网站运营模式_运营网站模式有哪些_运营网站模式有哪几种

一、 政府网站常见的建设模式

政府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在政府网站建设中应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思想和建设运营模式,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积极采用外包建设的运营模式。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不少政府部门在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政府网站的需求、目标、任务认识模糊,加上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出现过很多严重的问题,导致项目建设完成后,系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

政府网站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好政府网站,首先要建设好和运营好。总的来看,就是要积极探索政府网站运营模式

一是要注重建设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防止建而不用和稍用即弃的现象;

二是要坚持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的原则,真正把网站能够服务公众和企业,而不是花架子;

三是在过程中坚持“规划、实施、监理、评估与推广”五结合的原则和“标准、开放、安全”三前提的原则;

四是坚持“内外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不搞“关门主义”,不从头再来的渐进发展原则。

具体来说,政府网站的建设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式:

(一) 建设期模式

1、完全自建模式:是指除购买必要的硬件设备和通信设施外,依靠自身利用进行规划设计、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此模式的优点是节约资金投入,与业务能够较好结合,缺点是技术和应用系统通常保障能力差,专业性较差,时间周期很长;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和软件开发能力,投入人力和时间有足够的保障;

2、合作建设模式:就是指依靠较为专业的开发商,购买专门的软件系统,自己进行规划和网站设计。此模式的优点是利用了专业的应用系统,缺点是自己参与性较多,专业性不足,开发时间较长;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和网页设计的能力;要求对网站很熟悉;

3、完全外包模式:是指网站的规划设计、软硬件系统和网站设计主要依靠外部的专业力量(综合集成商)来完成,自身处于指导、决策和监督地位。优点是网站建设质量很高,实施周期短;缺点是投入费用较多。

(二) 运营期模式

1、完全自主模式:

主要是指完全依靠自身机构的力量进行网站运营,但此模式通常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吸纳外部的经验和知识相对较弱,部分栏目和频道因为责任和压力机制不足而维护较差;

2、部分外包模式:

主要是指部分业务外包交由专业机构来维护,例如网站的部分栏目,安全维护,培训等。这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运营模式之一,既保障了网站的核心部分为自身所掌握,又把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由第三方来运营,而且相互配合,并有助于经验交流;

3、完全外包模式:

是指完全委托专业机构代为运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责任相对较轻,人员投入较少,但缺点是很难及时、准确维护好,特别是业务处理与互动环节。

二、 政府网站常见的管理模式

随着政府网站在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如何做好网站日常运维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从管理机制、经费投入、组织架构、日常业务和外包关系、管理制度等五个部分进行考虑。

(一) 管理机制

通常是指政府网站的管理方式与制度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角色是指各个权力主体在政府网站中所扮演的功能。目前政府网站的管理角色比较多,通常分为办公厅(室)与信息中心型,信息化主管机构直接管理型,以及新闻宣传部门、信息中心、信息化部门的混合型,甚至还包括发改委等多种模式;在这些众多角色中,又通常分为几个角色:决策、执行、技术保障、内容审查、项目审批等。目前网站管理机制中,决策权主要集中在办公厅(室)和信息化主管部分,执行主要在信息中心或信息化主管部门,技术保障主要由信息中心或信息化主管部分的技术维护部门,内容审查有时在办公厅(室)、宣传部门或网站运营主体自身,项目审批则通常在办公厅(室)或者发改委(局),甚至还有在信息产业部门和科技部门。

总的来看,目前在政府网站的管理机制上,还处于探索之中,有些职责和角色定位还有待清晰。

(二) 经费投入

目前政府网站经费的投入上,通常有几种模式:一是发展规划费用、二是建设实施费用,三是运营维护费用,其中规划费用包括三-五年网站(群)发展战略规划和内容、安全及平台等规划费用,建设费用主要包括系统开发、软硬件投入和监理费用,运营费用包括网站推广、日常维护和绩效考核奖励等费用。关于经费投入问题,目前通常按照项目形式,但规划和维护费用,一些地方相对有完整的、固定的、稳定的投入,而有些地方还没有形成,还没有列入到政府的专项财政预算中去。

如何看待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的经费上,目前还存在一些分歧或认识上的偏差。一般认为,目前电子政务(包括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粗放式现象,有些项目的效率和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客观来看,目前政府网站发挥的效益远远比那些从财务层面关注的人士要大得多。政府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影响当地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和自身的信息化能力等方面,效果都是难以估量的。以考试报名一项的网络服务为例,投资建设和运营这样一个系统,通常在百万元以下,而每次为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考生节约了数千万报名交通费用,也为他们节约了大量时间,于此同时,也解决考试中心的大量工作时间,还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性,并带动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

对政府网站的经费投入,总体上需要逐渐增加,以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关键是管理好经费的使用,并通过政府网站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从而逐渐减少对原有传统业务的投入。因为基于网络服务的收益通常要比传统的方式高得多。

(三) 组织架构

目前政府网站运作组织架构还处于不断完善期,因其部门或地区特征、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因素,规模差距较大。按照网站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通常分为:内容保障部门(或编辑部门),技术维护与支撑部门(有的机构包括网络安全保障和软件开发等),以及综合管理部门等三大块,其中综合管理部门还承担着网站群的管理和指导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增加了这个职能;人数从2、3人到数十人不等,甚至个别网站只有1个人、甚至半个人,也有的大型政府网站人数多达数百人。

(三) 日常业务与外包关系

网站的日常业务通常包括网站管理、内容保障、技术保障和信息回复等。网站管理主要是从全局角度做好网站的发展规划和制度设计,协调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共同作业。目前从发展的现状来看,随着网站的信息和服务越来越多,网站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网站的日常业务迅速增加,导致业务外包的快速发展,目前政府网站的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技术维护和部分内容的保障方面,个别地方已经在尝试全面外包运营。走专业化外包道路将是政府网站运营管理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 网站管理制度建设

1、组织管理制度

a) 政府网站应明确网站管理的组织机构;

b) 政府网站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保证网站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能力。

2、信息发布制度

a) 政府网站应制定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

b) 政府网站应制定信息发布规范,明确内容要求、格式规范、信息来源标注等要求;

c) 政府网站应明确信息发布审核流程,规范信息采、编、审、发等各环节要求。

3、在线办事制度

a) 政府网站应明确在线办事的处理流程,规范办事事项的办理程序;

b) 政府网站应明确在线办事的时间要求,保证事项按时完成;

c) 政府网站应建立在线办事的使用帮助机制,提供办事咨询、方便用户办事。

d)政府网站应建立在线办事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分析用户使用情况,不断丰富事项内容、改进服务质量。

4、公众参与制度

a) 政府网站应规范用户来信或留言的处理流程,建立处理答复机制;

b)政府网站应明确用户来信或留言的处理反馈时间网站运营模式,做到及时答复;

c) 政府网站应规范用户来信或留言的答复质量要求,答复内容应准确、详细、无歧义;

d) 政府网站应规范用户来信或留言的统计工作,定期分析、汇总用户反映的问题。

5、技术维护制度

a) 政府网站应建立操作系统维护机制,规范系统设置、系统更新等要求;

b) 政府网站应建立应用系统维护机制,规范系统的程序开发、代码维护、产品测试等要求;

c) 政府网站应建立日志管理机制,规范各类系统日志的保存和管理等要求;

d) 政府网站应建立数据备份机制,规范备份策略、恢复操作等要求。

6、网站安全制度

a) 政府网站应建设安全体系,从技术、管理和服务三方面规范网站的安全管理;

b) 政府网站应制订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等。

7、应急响应制度

新语SEO笔记为您提供SEO优化,SEM竞价,产品运营,公众号运营,用户增长,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新媒体运营,微信裂变,文案策划及APP运营推广等专业知识。

运营平台_联通物联网服务运营平台_运营平台是什么意思

2023年11月23-24日,由智慧中国年会组委会主办、国脉研究院承办,国脉互联、普宙科技、网景盛世、上海星鸟、中兴通讯等企业支持的“2023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数联天下 智启未来——构建数据共同体,共创数字生产力”为主题,邀请界内决策者、管理者、建设者、观察者、思考者聚焦当下发展热点,总结发展趋势,探讨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据要素、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资产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AI、大数据等融合应用和场景创新,剖析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路径,搭建行业解惑交流的平台,为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顶尖思想和智慧。

24日上午“数据要素与资产评估”论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所大数据事业部副主任杨柳做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解读,以下为演讲内容,内容通过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运营平台

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今天代表我们中心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技术要求》标准进行解读。该标准昨天公开发布,今天借助热度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主要从3个方面对标准进行介绍,首先是研制背景,其次是标准的具体介绍,最后是后续的计划与安排。

一、研制背景

研制背景主要从政策背景、现状与问题以及编制说明3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政策背景

公共数据从今年开始进入热点发展期,在此背景下,我们中心牵头,联合地方数据局、数据集团、平台建设方、数据运营方、数据服务方等近60家单位共同编制该标准,提供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参考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维要求、安全要求和互联互通要求,适用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的设计与实施。

运营平台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从政策脉络来看,2015年开始有国家相关文件提出“公共数据”的概念,2017年开始提倡数据开放,2021年正式有“数据授权运营”的说法,2022年“数据二十条”发布,正式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了政策的口子,各地基于此也迅速发布一些相关政策,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推进公共数据运营授权试点。

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包括“数据二十条”的提出,都是体现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这项工作的重视,各地也都在积极推进实施。

(二)现状与问题

1.现状

从公共数据发展的授权模式来看,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区域统筹、场景牵引和垂直领域应用。

第一种区域统筹,以区域统筹规划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利于数据跨级跨平台互联互通,低成本高效率实现平台建设。如浙江省建立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以“全省统筹、市县参与”整体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建设。

第二种场景牵引,以场景为牵引,汇集相关领域的公共数据,可有针对性汇集数据,利于开发面向场景的应用。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授权运营的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成功汇聚了工商、司法、税务、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公共数据。

第三种垂直领域应用,主要面向产业商、产业上下游和产业链企业,通过行业的牵引力,在垂直领域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应用,专业性强,应用深度高,利于行业数据汇聚和加工应用。多以产品形式存在。如中国气象局发布新版《基本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包含12类52种气象数据和产品。

从整体来看,三种模式是相互交融、交叉使用,不是独立的存在。区域运营、场景运营和垂直领域运营各地在平台上都有所体现,比如建立一些运营专区,做具体行业的运营和实践。

从现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路径来看,公共数据的开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条件开放,另外一种是有条件开放(授权运营)。无条件开放主要是基于传统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开放,有条件开放是针对不适于公开开放的这部分数据,采用授权运营的方式去实施公共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政务数据的共享,针对不适于开放的数据,在政务体系内部进行流转,一般通过地方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从授权运营的模式来看,主要以各地建设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为载体,去孵化成为数据产品,然后进行平台的产品化输出和运营实践。同时通过一些地方的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实现流通交易。

2.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过程中关键问题

在整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现状下还存在一些问题:

● 数据供给少:应用场景待挖掘,数据流通量少、供给不足,这是关键问题。

● 数据质量不高:数据量大,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影响数据的应用。

● 应用场景少: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公共数据的应用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在行业融合应用方面,去加大力度,创新开发一些数据应用场景,实现数据产品化的孵化。

● 流程不健全-授权流程与机制尚不清晰,平台缺乏统一规范的授权运营流程。

● 区域化作战,形成数据孤岛,难以实现全国“一本账”。

(三)编制过程

1.标准立项:6月5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提出,由中国电子商会归口的团体标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技术要求》获批立项,团体标准项目号CECC2023-2-040。

2.组建编写组:7月11日,启动会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召开。

3.征求意见稿:7月-9月,编写组完成分组分工与编写任务,期间召开2次标准研讨会、3次内部专家研讨会。

9月11日,编写组在北京召开征求意见会,同时面向社会开启线上渠道征集意见。

4.技术审查稿:11月2日,编写组邀请多位业界专家,以线上的方式召开技术审查会,获得全票通过。

5.正式发布:11月23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技术要求》作为全国公共数据领域的首个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二、标准解读

标准主要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基础设施、应用、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四大模块,对每一个模块中功能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对公共数据的具体定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及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几大模块,从概述、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维要求、安全要求和互联互通要求几大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

运营平台

(一)概述

概述中说明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的通用参考架构与主要流程。其中,主要流程明确了四类主要参与主体,分别是:数据持有方、运营主体、数据需求方和增值服务方(监管方全流程监管)。特别强调一下,增值服务方,也就是数商,基于隐私计算,平台提供一些相关的数据流通服务,包括通过平台申请数据加工与经营服务等这些企业,在标准里面列为增值服务方。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要流程包括三个阶段:数据登记、数据授权和数据流通。数据运营平台承担的重要职责是数据发布和数据目录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需求方通过平台向持有方获得授权的申请,数据的持有方通过授权的同意提供相关的数据。同时,数据持有方通过数据登记向平台提供数据源和数据接入服务,通过登记的审核、证书发布,将数据发布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上,由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进行统一的目录管理,在流通阶段实现数据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以及进行流通的管理。

运营平台

(二)功能要求

标准的功能要求主要分了7大部分,包括对数据登记、数据流通、授权管理、数据运营等环节进行了功能性要求。

数据登记:应支持登记申请功能,包含申请流程、申请内容要求、编辑查询功能等;明确登记审核流程以及要求;应支持证书管理功能,对登记证书内容提出规范要求;确定证书服务功能,包括查询、验证、更正等。

数据流通:要求发布申请信息的基本规范;要求审核功能以保障内容完整与合规;要求数据目录提供分类、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包含了流通要求,分为流通申请、流通许可、流通计算以及流通评价,实现价格协商、用途审核、分级许可、算法审核等功能;建议平台提供面向交易各方的计费结算功能。

授权管理:支持增值服务方对数据进行加工与经营的申请;通过授权审核的增值服务方将于平台公示;运营主体应向申请单位发出正式的授权通知文件;授权应为固定年限运营平台,过期应再次申请,通过审核可续签;运营主体对运营单位进行监管,根据考核结果触发授权终止,并于平台公示。

数据运营:数据源管理,应具有资源配置、状态监控和变更管理功能;数据目录管理,应支持目录设置、关联、查询与监测功能;数据需求方管理,应支持对数据需求方分级认定与管理功能;数据增值服务管理,应支持监管功能与操作功能;运营监管,应为监管方与运营主体提供监测、评估与审计等功能;经营分析,应为运营方提供经营分析功能。

以上这4大块主要针对数据流通交易环节,我们建议平台使用的3种技术,包括区块链、标识解析及隐私计算。

区块链:建议使用区块链技术,可用于在登记审核、证书管理、流通交易等功能的可信存证与溯源,对跨链操作、上链存证内容等提出要求

标识解析:建议使用标识解析能力协助平台监管溯源,应支持Handle、OID等标识体系

隐私计算:建议采用隐私计算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不动、算法移动”,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应用的平衡。

(三)性能与运维要求

1.性能要求

主要从数据接入方式、数据平台架构、数据服务性能指标3个方面提出要求。

数据接入要求:应提供多种不同数据的接入方式;具备高效处理能力和支持集群部署;性能随集群节点扩充性能近线性提升。

数据平台架构要求:数据平台应采用高可用架构;支持处理能力的扩展;提高服务的可靠性与连续性。

数据服务性能指标要求:确定了衡量服务性能的指标,具体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可伸缩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可用性指标等。

2.运维要求

在运维这部分已经有成熟的国家标准作为参考,主要依据GB/T28827的系列相关运维标准,对平台进行运维管理要求。

(四)安全要求

关注数据的安全,首先要保证数据平台的安全可信,平台在等级保护三级框架下,通过实施合规安全的策略,确保平台的硬件、软件和人员合规性,提升整体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等级保护:应符合GB/T 25070-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第三级中有关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要求;宜符合GB/T39786-202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 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的第三级要求。

2.安全合规: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合规管控。

一是组织人员合规:应建立合规性培训计划,确保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设定明确的安全角色和责任,建立合规性审计机制。

二是软件合规,使用正版合法软件,定期扫描漏洞,及时修补防范漏洞,配置合理软件安全策略。

三是硬件合规,采购和适应合规认证的硬件设备,定期审查供应商硬件合规性,确保硬件设备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和防护措施。

四是数据合规数据体系符合国家、行业、地区要求,授权运营过程合法、安全、可控。建立数据合规管理体系,制定数据合规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案,制定合规管理制度与技术体系。

(五)互联互通要求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应符合互联互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打造全量覆盖、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全国一体化的公共数据数据目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国“一本账”。主要从协议互联、接口互通、单点登录和扩展集成4个方面规定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后续计划

一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贯标及试点。赋能现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与地方各单位合作,按地区推广标准实施。通过标准为建设中的平台提供建设建议。

二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全流程管理规范制定。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会深入调研国内各省、市公共数据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围绕公共数据授权、开发、登记、流通、运营等全流程,研制一套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和制度。

三是公共数据行业融合应用探索。探索公共数据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应用,征集优秀公共数据应用案例,孵化数据产品方案。

四是基于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安全流通服务平台。 围绕细分行业、领域,基于可信数据空间底座,打造行业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建立行业分区,实施数据可信流通管理、安全合规审查、场景测试验证等服务。

五是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评估评价工作。包括各地方发展质量等级评价、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合规评估、数据资产评估。

(二)探索: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安全流通底座

目前我们打造了一套可信的数据流通底座,基于一些关键数据技术形成了基础设施平台底座,支撑上层的数据高质量治理和数据加工服务,从而把原始数据变成有价值的数据产品,支撑上层的数据应用。底座的基本构架,真正的核心是如何组织和发展数据模型,把数据模型用在数据资源上变成有价值、高质量的数据。

运营平台

新语SEO笔记为您提供SEO优化,SEM竞价,产品运营,公众号运营,用户增长,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新媒体运营,微信裂变,文案策划及APP运营推广等专业知识。

PS:
除特殊标记的原创文章外,其他内容由>新语SEO<整理收集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新语SEO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