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做什么_产品经理做产品的流程

hi,感谢你在看!卿尘老师的公众号在同学们的呼声中来啦,本来想在首篇推文中发表一个高大上的增长方法论。

但纠结了很久,考虑到现在22届秋招火热进行中,很多同学还在转产品经理的边缘摇摆,最终选定了这篇Idea->上线作为首发内容。

还是想带着大家先分析下产品经理推动项目的全链条流程,帮助一些新朋友了解下产品经理的项目推进方法,也帮助老学员回顾下当年他们懵懂的第一课~

01 产品经理的Idea->上线

产品经理做什么

我上课时候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你觉得产品经理是怎么把一个想法落地上线的呢?

99%的学员回答产品经理应该先去搞PRD需求文档,画原型图,和开发沟通写代码实现,之后让QA去测一下,最后就上线了?

可能老产品经理们听到这就笑了,一些新同学是不是感觉说的还挺对,这种回答如果放在校招面试的环节,抱歉你从一张口就已经挂了,这场面试必输无疑。

那大厂的产品经理是怎样推进项目的呢?下面卿尘会为大家详细拆解Idea->上线全流程,我们一起来看看PM是如何将一个项目推进上线的。

02 万事开头难,Idea抉择做正确的事

Idea阶段需要做什么呢?它是产品经理产出有价值解决方案的第一步。「面试高频考点」

这个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份PPT报告、可能是一个简单的Demo框架、也可能是一张数据分析表,甚至是产品经理用纸笔勾勒出的线条,这些都算作Idea阶段的产出。

Idea总结一句话,产品经理在初期通过各种的调研和思考,能为公司找到正确及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上线后为公司带来收益和指标提升。

03 步步为营,Idea到PRD需求文档阶段

Idea阶段会形成初版的方案/Demo,这时候产品经理需要找到主管及业务部门做一个Idea review,通俗点说就是需要让相关方参与会议,产品经理说服这些人同意他的Idea。

如果没有idea review会发生什么后果?那产品经理很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将一个其他人都不认同的方案上线,或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写需求文档,方案直接被Pass。

产品经理做什么

这是很多新人都注意不到的盲区,在面试过程中很多校招生都直接点出了PRD和原型阶段,就会让面试官误以为你根本没有产品经理实习经验。

互联网公司不缺只会写文档、画原型的“工具人”,他们渴望的是一个能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光芒四射的产品经理。

这里建议同学们在面试的环节,少提画原型、写需求文档这种low的词汇,多以项目或者业务为载体,凸显出你能提出最优解决方案的能力。

04 大方向已对齐,撰写PRD需求文档

Idea review阶段通过后,主管及相关业务方都同意了你的初版方案,大方向对齐这时候产品经理才会开始撰写PRD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中主要包含9大方面:项目背景、项目指标、方案描述、项目范围、项目风险、需求来源、需求详述、数据埋点、运营计划等。

产品经理做什么

PRD需求文档有点类似于传统行业的商业招标书,主要是写清楚项目的数据指标和功能逻辑,技术评审和开发中都必须按照需求文档的内容严格执行。

05 最不能出错的环节,需求FR

继续往下走,很多同学这时候长舒一口气,这时候是不是应该找研发做技术评审,然后准备写代码了?当然是大错特错「面试高频考点」

产品经理做什么

大部分新人都会忽略这一个关键环节:需求FR阶段,需求FR阶段是帮助产品经理细化需求文档、纠正逻辑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需求FR阶段,产品经理务必要将PRD需求文档和主管做一次内部评审,主管会评判这个需求的指标收益、交互逻辑等是否合理,从而给定排期的优先级。

那如果没经过需求FR阶段,产品经理直接对接技术实现功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要么就是漏洞百出连技术评审都无法通过,要么就是上线后被主管一顿痛批,最终草草收场。

05 调动资源,组织技术评审+排期

需求FR通过后,就意味着需求已经获得了尚方宝剑的buff加持,你可以带着需求调动各方资源,产品经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组织技术评审。

产品经理做什么

技术评审会上除了产品经理外,必须到场的有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测试工程师及相关负责人,产品经理宣讲需求文档的主要内容。

技术侧负责评估技术的可行性,在脑海中迅速的将产品逻辑形成初步的技术方案,不断向产品经理发起疑问和挑战。

技术评审非常考验PM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针对技术同学的挑战,需要做到3秒快速应变,通俗点说你想干产品经理,嘴皮子要溜!脸皮得厚!

06 万事俱备,需求投产开发

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开始陆续进入项目coding阶段,产品经理在这个阶段需要日常跟进下开发进度,其他时间就可以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了。

产品经理做什么

当开发coding完成时,很多新人都不知道还有个阶段叫联调,这个阶段一般是前后端开发自行发起的,联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通两端接口。

产品经理不会直接参与到联调中,但需要跟进联调进度,这个阶段会存在延期风险,比如前后端代码联调不顺利,延误提测的节点。

之前很多同学就问过我,需求在开发阶段,自己不懂技术有点不知所措,要不要学习编程相关的课程呢?

这里给大家个明确答案,互联网公司真不需要产品经理写代码、会python这类的,能够看懂接口文档都非常够用了。

07 最后一公里,测试工程师介入

当项目整体开发完成,代码提测之后,测试工程师这个角色开始介入,通常我们叫做QA,QA会先组织一个测试用例评审。

什么是测试用例评审呢?就是QA这个角色,会从头到尾将需求文档梳理清楚,形成一个Xmind脑图,和产品及开发最后复盘下需求实现逻辑。

产品经理做什么

组织完测试用例评审后,QA开始测代码、接口、功能逻辑、文案细节等等,直到项目所有环节都没有bug,测试阶段才算通过。

08 扬帆起航,产品经理验收上线

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很多新同学觉得QA测试完就没自己什么事了?事实上当QA测试完成后,作为项目唯一负责人,还需要做最后一波验收。

这里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开发商把大楼造了出来,你作为客户难道自己不去看一看,就直接敢入住了么?需求验收也是同样的道理。

产品经理做什么

走到这里要恭喜下你了,就像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船,产品经理发出号令,前后端开发部署代码,项目开始上线!

这里有个小细节,项目上线完成后,产品经理需要在线上环境做线上回归,也就是在生产环境点一点、看一看,确认下需求是不是真没问题了。

最后千万不要忘记,产品经理上线后需要向设计部门、研发部门、测试部门、产品部门同步上线邮件,感谢各方的支持与努力~

09 小结

可能大家看到这,都觉得做产品经理是不是很麻烦,网上的内容也从来没有讲过这么细致。

其实多年前笔者在去哪儿网时,校招生进入公司的第一课就是Idea->上线,当时年轻的我们都心高气傲,大家看到这么复杂的流程也都很不屑。

但你换个思路想一想,如果节省了Idea阶段,直接进入了PRD文档,被主管指出问题,那你愿意耗费10倍的时间去返工文档么?

那如果节省了测试用例评审阶段,QA很有可能理解错你的需求,少测或者漏测功能,那你愿意带着问题上线,导致项目整体回滚么?

相信大家转行的初心,都是要做一个光芒四射的产品经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套流程看似冗余,但其实非常高效,也是国内大厂通用的一套「项目推进方法论」。

写在结尾的话

产品经理的职业道路上荆棘遍地,希望新朋友们、老朋友们都能长期有耐心,坚持做一个光芒四射的产品经理!

最后~感谢你在看,我是产品经理卿尘,也是一位美团在职的用户增长产品经理。

—end—

习惯在每晚十一点钟复盘思考产品经理做什么,每周坚持产出一篇文章,包含工作心得/实时热点/增长方法论/项目课程等等,如果你也喜欢交流和分享。

可以持续关注卿尘,后续内容将更加精彩~

新语SEO笔记为您提供SEO优化,SEM竞价,产品运营,公众号运营,用户增长,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新媒体运营,微信裂变,文案策划及APP运营推广等专业知识。

产品如何营销_营销产品策略_营销产品类别

这是老聂的第101篇原创文章。

最近朋友圈又有向微商发展的趋势,口罩测温枪卖得风风火火。遭遇突发事件后,刚需的餐饮业一下子被打入谷底,并不是日常刚需的口罩消毒品却因此热销。

对企业而言,究竟刚需产品和非刚需产品哪个更有市场,又要注意哪些营销差异?

能做一款刚需产品,好过一百款非刚需品

虽然这次的疫情让餐饮等刚需行业遭受到很大冲击产品如何营销,但说这确实是特殊情况下的个例。个人看来,特殊事件并不能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做产品,首先要考虑的仍是刚需市场的生意。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已经过了刚需时代,所有刚需市场都已经被大品牌垄断,而众多的创业公司,选择的也是更加强调小众、垂直、创新类的产品方向。

但从近几年杀出重围的企业来看,无论是字节跳动、拼多多、滴滴、趣头条、甚至拿到巨额融资的在线教育产品们,本质仍是在和现有巨头去瓜分刚需市场,而不是走得小众市场。即便是AI、区块链类企业,更多也是运用技术去重构刚需市场的运行方式。

所以说刚需市场始终应该是所有企业考虑的重头戏,即便是初创企业,也应该先往难了想,先往刚需产品上想。而不是说找一条貌似竞争很小的路,那也极有可能是一条没有市场的路。

非刚需产品=刚需产品+X

当然有想法不代表能实现,现实情况是更多企业做产品还是会避开和大品牌直接竞争,去做自己的非刚需产品,但能取得成绩的,其实也还是在刚需产品的需求基础上,加入了变量。

比如拼多多,能做起来的核心,还是基于用户对“低价购物”的刚需,所以才能在淘宝大而全、京东走“数码家电”占位的基础上杀出重围,是刚需需求+资源专注的结果;

比如旅游平台KLOOK,很多小伙伴可能不清楚,但已经是累计拿到4亿美元融资的独角兽,在携程这个超级巨无霸存在的旅游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成功核心在于以特色景点票务代理做切入,而且是从海外市场游客开始做起,而不是红海的国内市场,所以是建立在刚需需求+错位竞争的结果;

比如戴森,并不是简单是抢占了高端市场,也不是营销手段成功,而且是真正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是高端需求+技术创新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大多数能做成的非刚需产品,都是刚需产品加变量,这个变量可能是细分、可能是错位竞争、可能是技术创新等等。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市场和竞品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定位或其他营销方式来规划产品,不是只有噱头,而是真的要做到区隔性。

非刚需产品和刚需产品的营销差异

无论是纯刚需产品,还是非刚需产品,二者还是有一些本质的营销差异:

(1)刚需产品强调执行命题,非刚需性产品更注重引导

刚需性的产品强调执行用户命题,比如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滴滴一下,马上出发,产品都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直接执行用户命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刚需,直接接受用户需求去执行,是最直接有效的,营销方式也是以此为主。

相应的,非刚需产品的劣势就在于此,毕竟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对这个产品并无需求。非刚需产品是没办法直接执行用户命题的,它本身也不在首选项中。所以非刚需性的产品的营销上,更注重对用户的长期引导和培养。

(2)刚需市场传播产品,非刚需性市场强调附加值

承接第一点,各自的属性决定了,刚需市场传播讲产品更实际,而且从营销角度来看,也不适合去做更多精神属性的附加。

但非刚需恰恰相反,是要强调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不会说这个产品本身,说的是选了这个产品,可能更有品位,选了这个产品,也许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等等。比如定制游之于跟团游。

(3)非刚需的市场,更要强化产品痛点

刚需产品都有一个明确的痛点,而非刚需产品,很多时候痛点是不够明显的。比如说前两年特别火的知识付费。我们都说你看你应该学习,你应该提升、应该进步,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痛点并不够让自己痛。

所以会发现,所有知识付费产品,都开始贩卖焦虑,你再不学习就被淘汰了,再不学习就落后了,通过焦虑去放大这个痛点。不学习就意味着没钱、失业、生活品质的下降,并被社会淘汰,这是所有人心底对于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恐惧。

当然,近一年知识付费的热度在减弱,大浪淘沙后,真正有学习需求的人已经沉淀在得到等平台,但是否有更大市场,值得观察。

(4)刚需市场讲用户共性,非刚需市场强调个性化差异

比如微信,目前已经算是一个刚需产品了(钉钉也越发有这种趋势,领域不同)。所有的场景和画面,更多是基于数亿用户下,朴实的情感和共鸣。但看其他社交类产品,推出的市场的宣传片,更多的强调的都是“我就是我”,潮流和个性化的区隔。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品牌营销反而更容易出彩,因为可以出位,不用考虑众多用户的感受。像微信和钉钉随便改个功能,都可能引发众多连锁效应。

以上四点是刚需市场和非刚需市场营销打法主要差异。

最后想说,现行市场下的刚需已经变成一个相对刚需,核心还是要求小伙伴对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竞争有更充分的理解,才能让产品有更多可能性。

希望你生而刚需,或努力成长为刚需。

新语SEO笔记为您提供SEO优化,SEM竞价,产品运营,公众号运营,用户增长,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新媒体运营,微信裂变,文案策划及APP运营推广等专业知识。

PS:
除特殊标记的原创文章外,其他内容由>新语SEO<整理收集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新语SEO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